实现突破性进展!这一领域,我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7日作者:科技日报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对外宣布,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通过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54岁四肢截瘫患者老杨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9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类脑智能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入探索,让老杨用“意念”控制“动作”成为可能。

日前,记者走进研究中心,看到多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帮助患者适应康复训练强度。渔网状头戴式脑电感应仪、VR眼镜以及行走训练机器人等设备,让记者感受到了极强的前沿科技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类脑智能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演示相关器械。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摄

“我们中心倡导医工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做临床脑机接口的实验室,最大特色就是脑机接口临床应用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魏鹏虎介绍,这里涵盖了脊髓损伤患者评定、日常康复训练、脑机接口训练等多个功能区,开展脑机接口、脑电解码、人工智能及脑连接组学研究,推进脑科学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据了解,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多临床应用于癫痫、脊髓损伤等疾病治疗。患者由于神经通路损毁,大脑与躯干“失联”,行走、触摸等念头被迫“深锁”脑海之中,而脑机接口技术致力于打通大脑内外的“道路”,让这些念头重新实现。  

研究中心一角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测试“行走机器人”。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多年瘫痪的患者记不起行走的感觉,我们便将行走划分为屈腿、迈腿等动作进行训练。行走机器人给患者提供外骨骼的驱动,当患者主动发力、将每个动作做对时,患者面前屏幕中的曲线将向上走,对其脑部进行正反馈,帮助其建立行走的感觉。”

运动想象-虚拟现实反馈设备。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摄

这类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可以调动大脑感觉和运动等脑区协同工作,激活脊髓残存神经纤维中的潜在能力,部分恢复脊髓对运动和感觉信息的传导功能。

在这里,还有一些先进仪器致力于“记录与解读大脑信号”,采集脑电信号并解读数据庞大的“大脑话语”,无液氦脑磁图仪就是一例。

负责无液氦脑磁图仪的首席科学家蔡宾向记者介绍,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于语言、动作、视觉、听觉等有不同的分工,要把体内机安装在对应的位置,不用等到开颅手术中一处一处试验,而是可以通过无创的方式先作出定位。

无液氦脑磁图仪。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摄

“我们让患者躺进无液氦脑磁图仪屏蔽舱内,患者头部附近放置着很多电极,可以探测到更强的脑部神经元放电磁场。”蔡宾说,无液氦脑磁图仪大概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精准、无创的定位,找到需要手术的大脑功能区域,为后续有创手术提供术前规划。
“无液氦脑磁图仪现在正在做临床试验,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为广大患者服务。”蔡宾说。
作为一项新技术,脑机接口还要解决安全性、脑电信号翻译、伦理等诸多问题。未来,在渐冻症、帕金森、认知障碍、抑郁症等涉及神经系统病变的诊疗当中,脑机接口将大展身手。

“目前脑机接口已进入探索和发展的活跃期,我国医学、工程等交叉科学的科研人员都在紧跟国际发展趋势,进行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北京学者赵国光表示,在脑机接口领域,我国正在做有组织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发展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未来有信心进行更多前沿探索,引领世界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 钟永刚

发布单位: 188金宝搏网址 总部信息与期刊处

关键词:脑机接口

Baidu
map